UPS的使用环境及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

良好的维护和保养,可以极大地延长UPS的使用寿命

一、UPS的使用环境和环境温度

1. UPS的使用环境

UPS应尽可能安装在清洁、阴凉、通风、干燥的地方,这样可以减少有害灰尘对UPS内部线路的腐蚀;还要避免受到阳光、加热器(如冬天用的取暖器)或其他辐射热源的影响。UPS应正立放置, 不可倾斜角度。

2. 环境温度

环境温度对UPS电池的影响较大,环境温度过高,会使电池过充电产生气体,环境温度过低,则会使电池充电不足,这都会响电池的使用寿命。环境温度在25左右是比较理想的,这样的环境温度对电脑主机和显示器也是非常适宜的。

 

 二、UPS的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

  要想使UPS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,首先应该正确使用和维护UPS,特别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:

  1、新购置的UPS在使用前应根据使用说明对其后备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,以延长其使用寿命,一般充电时间为1248小时。

  2、在进行UPS连接时,应正确连接交流输入的极性,以确保UPS电源无论是工作在市电供电状态,还是工作在逆变器供电状态,UPS交流输出火线永远保持在输出插座的同一位置处(按规定,插座的左边为零线,右边是火线)否则将影响计算机的安全运行。

  如果不慎将UPS的电源交流输入极性接反的话,尤其是在只有两个插孔的供电系统中,就会出现UPS在执行市电供电与逆变器供电转换前后,输出插座中同插孔的电位会在火线与零线之间变化。也就是说,同一插孔的电平在转换前是火线电位的话,转换后该插孔的电位就会变成零线电位,从而使计算机的故障率大大增加。

  判断UPS交流输入极性的方法很简单,用一只试电笔插入UPS电源交流输出插座的任一插扎内,打开UPS电源约12分钟,待UPS电源的交流输出插孔对地电压稳定后,反复断开和接通UPS电源的220V市电输入,如果试电笔的氖灯处于常灭或常亮状态,则说明市电的输入极性是正确的,否则就是市电的交流极性接反了。如果接反了,把交流输入插头换一个方向就行了。

  3、对长期处于只充电不放电的UPS,为防止蓄电池老化而损坏,应每隔23个月人为地中断市电供电,让UPS的蓄电池放电35分钟,以达到激活电池的目的。应当注意的是,非迫不得已的情况下,不要让UPS深度放电,因为一般UPS的蓄电池允许深度放电的次数只有200500次左右。

  4、对于长期处于市电低压供电或频繁停电的工作状态的UPS,应充分利用供电高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,并保持电池在每次放电后有充足的充电时间,以防止UPS的蓄电池因长期充电不足而损坏。

  5、当UPS电源停机时间达到10天以上时,开机前应浮充1012小时。使用时应避免两次开机时间间隔太短,否则,极易烧毁机内元件。一般等待时间应在1分钟以上。

  6、对于在线式UPS,不宜在电池未接入或电池组内阻变化很大的情况下开机运行,并且不宜带负载开、关机。

  7UPS电源的负载应为纯电阻负载或电容性负载,其最大启动负载不应超过其额定输入功率的80%

  8UPS电源应长期处于开机状态,尽可能减少开机和关机次数,建议24小时开机。但计算机等负载则每次要用才开机,用完不要忘关机。

  9、使用UPS时应注意各个设备的开关顺序,开机时应先开UPS,稍后(最好是滞后12分钟,让UPS充分进入工作状态)再开负载电源开关,负载开关应一个一个地打开,关机时要完全倒过来,先一个一个地关掉负载电源开关。

除上面要注意的几点之外,UPS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应进行定期检查,如观察其外观是否异常、有没有比较难闻的气体的味道等,一旦发现异常,应立即停止使用,并送往UPS生产商指定的维修站进行修理,切莫擅自拆开或交给非专业人员维修,以免发生意外;如果长期不停电,UPS电池会一直处于充电状态,这样会使电池的活性变差,因此即使不停电,UPS也需要定期进行放电试验以便电池保持活性。放电试验一般可三个月进行一次,做法是UPS带载--最好在50% 以上,然后断开市电,使UPS处于电池放电状态,放电持续时间视电池容量而言,一般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,放电后恢复市电供电,继续对电池充电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您当前的位置:

首页标题    维护与保养    UPS的使用环境及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
2013-08-12

服务支持

上海泰高系统科技有限公司

 

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富特西一路135号B楼503室

邮编:200131

电话:(86) 021-5868 3858

传真:(86) 021-5868 3859

E-mail:info@team-power.ne

符合标准

IEC50

IEC146

IEC146A

IEC947-1

IEC144

IEC439

IEC269-1

GB/T14715-1993

EC157-1

IEC947-2

IEC146-4

IEC146-2

UL1778

MIL

YD/T1095-2008